青島西海岸新區:實施“三四五”工程 打造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青島西海岸新區創新實施“三四五”工程,培育“三為三能”隊伍、組織“四百”走訪、打造“五好”網格,持續抓隊伍增活力、抓治理優服務、抓基層夯基礎,實現黨建引領在網格彰顯、基層治理在網格深化、安全穩定在網格保障、民生服務在網格供給,打造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一、培育“三為三能”隊伍,實干擔當“練尖兵”
建強高素質、專業化治理隊伍,嚴把選育管用“全鏈條”,打造愿為、善為、敢為、能奉獻、能擔當、能戰斗“三為三能”網格治理先鋒隊,確保網格員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以隊伍新活力激發治理新動能。
以科學管理激發“愿為”主動性。嚴把入口關,按照“一格一員”標準公開招聘1309名專職網格員,均為35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保障網格員隊伍整體素質。完善管理激勵機制,實行星級管理,對網格員能力素質、工作實際量化考核,評選“每月之星、季度標兵、年度最美”,作為網格員培養使用、評先獎優重要依據,制定實施31級崗位薪酬制,以星定優、以績定酬。健全“階梯培養”機制,打通職業發展路徑,對優秀專職網格員優先推薦入黨、擔任社區“兩委”成員、鼓勵參加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考試,激發干事熱情。累計16名網格員考入公務員或事業編,31人成為社區“兩委”班子。
以教育培訓提升“善為”專業性。建立常態化學習培訓機制,與駐區高校合作搭建“網格學院”學習平臺,調動高校專家、機關干部、社區干部等力量,開展政策法規、職業道德、業務知識等全覆蓋、實戰化訓練,提升網格員收集民情、排查矛盾、化解糾紛、服務群眾等能力,將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優勢。組織開展網格員技能大比武活動、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短視頻”大賽、演講比賽,以賽促學、以學促用,持續提升網格員能力素質。鼓勵網格員考取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提升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累計組織網格員學習培訓230課時,49人獲得市級以上榮譽,441人考取社會工作者證書。
以明晰職責增強“敢為”創造性。編制網格員“崗位說明書”,建立網格事項職責清單,落實專職網格員基礎信息采集員、政策法律宣傳員、民生訴求服務員、矛盾隱患排查員“四大員”工作職責,嚴防管理事項過度下放,讓網格員接得住、干得好。組織開展網格大排查、大整治、大服務活動,推動網格員發揮“前哨”作用,排查問題隱患、協助社區處理群眾矛盾糾紛,確保情況掌握在網格、服務落實在網格、困難解決在網格。累計排查上報各類民生問題70.8萬件,辦結率99%以上。
圖1 社會治理流動工作站工作人員維持景區秩序整裝待發
圖2 青島西海岸新區社會治理中心舉辦“保障重大活動 社會治理在行動”啟動儀式
二、組織“四百”走訪,為民服務“零距離”
持續落實“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常態化組織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事、連百家心“四百”走訪活動,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隱患,解決群眾訴求,讓“群眾來辦事”變為“網格送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進百家門”,走訪全覆蓋。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原則,組織網格員每季度全覆蓋入戶走訪一次,突出矛盾糾紛、社會治安、特殊人群、信訪維穩等重點事項,關注退休黨員、困難家庭、新市民等重點群體。以微網格為單位持續整合力量,引導在職黨員進社區、亮身份,常態化開展“萬名黨員入萬戶”活動,廣泛動員執法隊伍、民警輔警等部門專業力量下沉開展滿意度大走訪,主動延伸為民服務半徑。累計走訪78萬余戶,走訪慰問重點關注對象7.2萬余次,收集群眾意見建議3580余條。
“知百家情”,當好信息員。按照“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的要求,在走訪過程中加強社區人口、房屋、工商業戶等基礎信息采集工作,分類建立常住戶、外來暫住戶和空房戶,常住人口、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等各類臺賬,準確掌握房屋和人口的底數。建立信息及時更新、重點人群天天防控、房屋出租隨時報備等工作機制,網格員每周不定時與居委會核對外來居住人口、出租房屋、待租房屋變動情況,每月集中組織一次信息核實及更新,保證了基礎信息的準確性。累計錄入人員居住信息165萬余條、房屋信息98萬余棟、九小場所1.7萬余個。
“解百家事”,為民辦實事。組織開展訴求辦理專項行動,推動機關干部下沉聯絡鎮街、網格,提供業務指導、共同研判難點,督促責任部門包案辦理、主動上門、現場直辦,當好為民辦事轉辦員、督辦員、審核員,有效化解群眾訴求15萬件。用好“街呼區應 上下聯動”“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強化條塊聯動,將問題“一辦到底、辦到滿意”,累計解決民生服務訴求2350余件。組織“微心愿”圓夢行動,將部分群眾訴求以“微心愿”形式發布,動員在職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主動認領、跟進處置,完成1.9萬余項。
“連百家心”,當好貼心人。深入開展“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推動網格員、機關干部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了解群眾在基礎設施、民生訴求、優化服務、舒適宜居等方面的需求,開展工資拖欠、土地糾紛等各類矛盾隱患排查,征集基層治理、生態保護、矛盾化解、共商議事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建立民情檔案、需求清單、問題清單,做到家庭情況清、困難訴求清、鄰里情況清,準確掌握群眾所想所盼所需,當好群眾貼心人。
圖3 珠海街道網格員走訪獨居老人,了解近期生活情況
圖4 王臺街道社會治理黨支部組織“我為群眾辦實事”公益出攤活動
三、建設“五好”網格,激活治理“微細胞”
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積極探索“黨建 網格”治理新路徑, 建設黨建引領好、治理機制好、為民服務好、居民自治好、融合運行好“五好”網格,以“小網格”撬動基層“大治理”。
黨建引領好。將黨建工作貫穿網格治理全過程,研究制定《關于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網格體系建設的意見》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各級黨組織書記為基層治理“第一責任人”,著力建強“鎮街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黨組織架構,常態化推動1088個網格、2000個樓棟微網格建立黨組織,引導確定1.1萬戶黨員中心戶,實現黨組織抓治理、黨員帶四鄰、四鄰帶全民,將黨的組織觸角延伸到基層末梢。
治理機制好。持續理順運行機制,深化多網融合,統籌城管、安監、環保、交通等10余個行業專業網格與社會治理網格多網合一、一網統管。細化治理單元,在1248個網格基礎上,精細劃分7726個微網格,按照一支微治理隊伍、一套民情檔案、一份網格聯絡表、一個網格公示牌、一套運行機制“五個一”標準,推進網格規范化建設。充實網格服務力量,建立1名網格長、1名專職網格員、N名專業網格員、X名兼職網格員的“1 1 N X”組團化運行機制,推動1000余名部門專業力量下沉網格作為專業網格員,動員黨員、物業人員、新就業群體等2400余名擔任兼職網格員,推動各類力量在基層聯勤聯動、共建共治,形成黨建引領、全域覆蓋、一格治理、全民參與的網格化大融合、大服務治理體系。
為民服務好。打造“一家親”社會治理數字平臺,開發市民“一家親”微信小程序,建設社區服務、公益互助等151項微服務場景,將居民需求想在前頭、送上手頭。設置“公眾評議”板塊,讓社區居民為社區服務打分,聽民意、暖民心,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打造“騎士驛站”“市民之家”實體場所,引導居民開展社區自治、志愿服務,共建幸福鄰里生活圈。累計組織開展公益活動3.6萬余次,群眾對社區服務滿意度98%以上。
居民自治好。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組織搭平臺、建機制,持續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基層治理,建立黨建引領社區物業協調共治機制,定期組織召開“幸福家園”小區共建議事會,凝聚社區環物委、小區(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協商解決矛盾問題,努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妥善解決”。研究制定公眾參與獎勵辦法,探索公眾參與積分制管理方式,通過一定物質獎勵、政策激勵和精神鼓勵,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累計召開“幸福家園”共建議事會1063次,化解噪音擾民、小區停車等問題1904件,物業領域投訴數量同比減少5.7%,是近五年來首次下降。
融合運行好。廣泛聯動社會力量參與網格治理和服務,研究制定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扶持政策,設置500萬獎勵資金,引導各類社會組織提供民生服務7000余次。進一步挖掘“治理合伙人”,先后選聘655名外賣騎手擔任“騎先鋒”兼職網格員,發揮“熟門熟路”優勢,參與社區共建,對環境衛生、安全隱患等問題進行“隨手拍”,累計發現1210件。建立1名微網格長、1名民情聯絡員、N名志愿者的“1 1 N”微網格服務模式,優選樓棟長、離退休黨員擔任微網格長、民情聯絡員,從熱心公益事業的社區居民、物業管理員、快遞員中吸收“微網格”志愿者,共同做好隱患聯排、矛盾聯調、問題聯治等工作,實現社會力量在基層聯動,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圖5 長江路街道組織召開“幸福家園”小區共建議事會
圖6 長江路街道推動“騎士驛站”建設,召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