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明方向!大連未來發展亮點明確(大連未來重點發展哪個區域)
3月5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胡玉亭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發言說——
大連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錨定“兩先區”“三個中心”奮斗目標,凝心聚力抓落實、全神貫注促振興,以獨特資源稟賦為依托,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扎實推進“雙碳”工作,高效推動儲能產業創新發展,全力打造精細化工綠色產業基地,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大連應有力量。
發展海洋經濟
推進“雙碳”目標
打造精細化工產業等方面工作
既是我市實現
GDP“三年過萬億”目標的“落點”
也是未來發展的“亮點”
更為我市搶抓機遇
奮力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
指明了奮斗方向
向海發展向海圖強
建設現代海洋城市
我市堅持
向海發展,向海圖強
確立建設
海洋經濟發達
海洋科技領先
海洋治理高效的
現代海洋城市的目標
2022年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我市將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海洋經濟管理體制機制, 優化海洋資源要素配置。
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推動海洋漁業、船舶、交通運輸、濱海旅游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壯大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規模, 做大做強海洋金融、資源交易、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加快大連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建設,加快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
大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支持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創新團隊建設, 爭取涉海科研機構、創新平臺落戶, 提升海洋基礎性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支持海洋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推動海洋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海洋人才培養實訓和實習見習基地。
全面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加強海洋生態建設,實施海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海洋資源保護力度,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和應急能力建設。
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賦予大連“一核引領”的重要責任。
在此過程中,大連——
將加快做大經濟總量、提升城市綜合實力,更好發揮對沿海各市的經濟輻射帶動作用;
將舉全市之力高水平規劃建設英歌石科學城,加快先進光源等大科學裝置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落地建設,積極爭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力爭為沿海經濟帶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科技支撐;
將加快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設,不斷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為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綜合服務。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塑造生態低碳“底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
處理好發展和減排關系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2021年生態環境系統聚焦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多項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全力實施減污降碳、全年收獲323個“藍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超過300天……
2022年是我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也是實施《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關鍵之年。
我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序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政策體系,出臺重點行業領域實施方案。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持續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海陸統籌,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立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大連。
扎實做好“三篇大文章”
建設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
“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的
戰略部署
建設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是我市實現石化產業轉型升級
確保三年挺進“萬億GDP城市”
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的
強大引擎和重要新增點
我市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統領,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制定“三篇大文章”專項行動計劃2.0版本,進一步完善“老”“原”“新”項目庫,做好任務分解,以項目化、清單化、工程化推動落實。
其中,深度開發“原字號”,對石化等產業實施一批延鏈補鏈強鏈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減油增化”,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改變石化產業“煉”有余而“化”不足的狀況。
下一步,我市將加快推動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石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全面引領石化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根據《大連市精細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我市將以長興島(西中島)、松木島為核心發展區域,推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推進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建設輻射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精細化工研發創新中心,加快建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突出特點的國內一流的精細化工產業體系,建設世界級石化和精細化工產業基地。
我市將聚焦科技支撐能力提升,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進精細化工產學研用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聚焦精細化工重點領域發展,圍繞傳統精細化工領域、專用精細化學品、化工新材料、戰略新興產業配套材料等四大領域,積極推進現有存量優化和增量提升,形成現代精細化工產業體系。加強支柱產業銜接,重點圍繞石化產業上游產業銜接、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下游高端消費品拓展等方向,彌補產業發展短板,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聚焦重點地區精細化工集聚發展,重點推進長興島、金普新區等精細化工集聚區發展。培育扶持精細化工企業發展,充分利用國家、市級現有支持政策,引導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爭取到2025年,建成市級及以上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超過100家,精細化工相關領域科技研發項目超50項,精細化工領域建設中試基地達到5個左右。
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傳統精細化工領域持續增長,在催化劑、醫藥中間體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學品等新興領域大幅增長,可降解塑料產業規模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爭取新興領域產值比重超過60%。
實現產值超過1000億元,精細化工率由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實現利潤100億元以上、上繳稅收超過100億元,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超過2%。
爭取2030年,精細化工產業率達到50%以上;到2035年,精細化工產業率達到60%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來源:大觀新聞(微信號:Dalian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