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江職業學院:黨建帶團建,培育時代新人(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團委電話)
近年來,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黨建帶團建為重要抓手,從建章立制、搭平臺促實踐、創特色等方面著手,在思想政治引領、團學組織建設、志愿服務、團學青年干部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確保共青團在思想上始終與黨保持高度一致,引領青年成長,培養了一批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時代好青年,在校內外均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主要做法
(一)以黨建為引擎,健全團組織機制體制。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共青團工作,堅持將共青團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部分,共同安排部署落實,把黨建帶團建工作情況作為黨組織書記黨建述職的重要內容。黨委每學期聽取1次團委工作匯報,建立了《四川長江職業學院領導班子聯系指導學生、社團制度》,完善和修訂了《共青團員推優細則》、《團干部、團員、團支部評優細則》、《黨建聯系人制度》、《發展對象公開答辯制度》。制定了《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團委學生干部管理辦法制度》、《學生工作使用手冊》,規范團學干部管理,配合黨組織加強對團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不斷向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創設黨組織指導、團委牽頭共建共治工作格局。
(二)加強思想引領,強化青年使命擔當。
1.黨委指導團學干部“訓練營”培訓。學校堅持把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為幫助大學生骨干學習和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理想信念,校團委定期開辦團校、青馬班、“菁英計劃”培訓班,分批、分層組織青年集中學習培訓?!包h委書記講團課”是培訓班的固定節目,任課教師庫包含其他校領導班子、支部書記、團委書記等成員。廣泛發動青年參與“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每期組織學習人數在7000左右。同時結合五四青年節、國慶等重要節點,開展主題宣傳,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史學習教育為牽引,讓入黨入團成為青年學生理想和信仰,實現黨、團聲音有效傳播,青年思想有效引領。
2.以“示范黨建”帶“品牌團建”。學校堅持黨建引領,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發揮黨支部輻射帶動效應。近年來,學校黨支部實行黨建提升示范工程,實施“一院一策、一支部一特色”,同時開展以示范黨建帶品牌團建工程,在二級學院開展“一院一品”分團委建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活動載體,創建育人品牌。
(三)搭建實踐平臺,實施“青年種子”計劃。
1.積極探索第二課堂、第三課堂育人模式。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精準扶貧、社區志愿服務等方面主動作為,在實踐中培育優秀青年。校團委下設四個二級分院團委,建有356個團支部,現有各類學生社團37個。團學青年骨干以引領凝聚、組織動員、聯系服務青年為宗旨,在學生群體中發揮引領示范、先鋒典型作用。
2.引導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建功立業。學校通過三下鄉、志愿服務、扶貧工作、疫情防控等工作,把黨、團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最基層。校內各級團組織與周邊社區聯合建立了5個志愿服務基地,2018年以來扶貧工作中,學校組織了多批志愿者參與對口幫扶色達、阿壩汶川小學活動。2020年疫情以來,學校青年近500人主動參與到社區、街道、村社組織的疫情防控工作中。2022年退役軍人組建的“星火”大學生紅色文化宣講團志愿者服務隊不怕苦不怕累投身戰“疫”一線的新聞,被省市退役軍人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宣傳報道。
3.將團學活動與職業發展培養相結合。學校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發揮團學組織的積極作用,將職業素養提升、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如商貿與融媒體學院組織的“天行杯”、智能工程學院組織的“啟航工匠節”、城市學院組織的“技能成才,強國有我”職業技能大賽、教育與設計學院組織的“匠心杯”等活動,這些活動對落實有特色的育人實踐,提高育人層次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主要特色
緊扣時代脈搏凸顯育人特色。注重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為團組織開展思想引領提供了抓手、平臺。近年來,學校黨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向團組織傾斜,單列培養計劃。將主題學習融入團學活動,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高舉團旗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全國大學生黨史知識競答活動、“喜迎二十大,奮斗新征程”團務知識大賽等系列活動。開展沉浸式體驗教育,組織團學干部重走習近平來川考察之路,到戰旗村學習參觀,參觀成都建川博物館學習歷史展望未來。服務脫貧攻堅,號召青年學子募捐、環保義賣,幫助對口扶貧困難家庭,帶領青年學子與黨同呼吸,共奮斗,塑造青年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
以主題文化活動凸顯實踐特色。以系列主題文化活動建設為契機,用社會主義核心文明價值凝聚青年,以主題團日活動加強思想引領,融入素質教育學分管理、職業規劃建設,開展節日、紀念日主題教育、主題教育月、校園社團文化節、校外實踐教育活動四大類活動,近年來開展教育活動100余項。含:迎新晚會、五四青年節、公益獻血活動、“二十四節氣”育人、升旗儀式、“節糧愛糧·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吸煙有害健康,控煙你我同行”、“環保文化·鏡頭下的家鄉”、“弘揚勞模精神,爭當時代先鋒”勞動故事分享會、勞動歷練·青春添彩等。青年學子在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中收獲成長。
以川港青年互動交流打造品牌特色。依托學校川港青年互動交流的基礎,以川港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為平臺,聯絡川港各高校青年學生,在四川、香港兩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已陸續開展了“川港攜手做公益,七箭連發慶回歸”、“川港攜手,愛心接力”、“八方聚力綠水青山,川港共襄環境保護”等大型公益主題的互動交流活動。來自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職業訓練局、香港星學匯社團等香港高校、社團的近500名青年入川,與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師范大學、阿壩師范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長江職業學院等四川高校學子組成了愛心公益團,先后深入汶川、德陽、成都社區等地開展義教、環保、關愛老人等公益活動。
以青年學生成長凸顯成果特色。黨團活動以學生中心,以加快青年成長成才為主線,各團支部有組織、有原則、有紀律的開展各項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多名團學干部榮獲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中學生干部占比90%以上,學生干部就業率達到100%,80%的學生干部榮獲省級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干部通過層層選拔、答辯,在黨員發展中脫穎而出。學校畢業生田官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任圳,獲得中央四川省天府創業“優秀志愿者”、四川省共青團評定“三下鄉優秀個人”,任健宏獲成都團市委“疫情防控青年突擊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