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蓮湖區“三聯三推三服務”機制激發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新效能
來源:陜西網
為使老舊小區提升“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真正讓轄區群眾享受到實惠,西安市蓮湖區堅持黨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市委“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的要求,通過建立“三聯三推三服務”工作機制,堅持把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要民心工程,著力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多方聯動的社區治理格局,將組織延伸到小區樓棟,通過物業聯管、社企聯制、問題聯制等措施,相繼探索出“自治式”“延伸式”“菜單式”等多種服務方式,推動服務提質、矛盾化解、力量集聚,有效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目前,全區老舊小區群眾整體滿意度超98%,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升。
“三聯機制”筑牢基層黨建“紅色堡壘”
建立物業聯管機制。結合轄區實際,在北院門、紅廟坡、桃園路等5個街道建立“紅色物業”黨建聯盟,將社區黨組織、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等納入聯盟成員。通過定期聯席會議,分級分類解決物業管理服務方面的難點問題,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居委會和居務監督委員會為基礎,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為紐帶,駐區單位、群團組織等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機制。
召開樓棟長例會商議解決難點問題
建立社企聯動機制。制定印發《蓮湖區深化社區網格化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綜合考慮區域面積、人口數量、黨員分布等要素,以30戶居民家庭為最小單位,精細劃分片區、小區、樓棟、單元和居民家庭五個層級的黨建“鄰里格”,將物業服務企業全面納入“鄰里格”,吸納物業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擔任網格員,實施社區“兩委”和物業企業管理人員交叉任職,不斷夯實社區黨組織基層治理核心地位,增強共治合力、提升服務效能。目前,全區56個社區建立“鄰里格”,向物業服務企業和業委會、物管會等居民自治組織派出黨建指導員共65人,新組建物業企業黨組織33家,聯合黨組織覆蓋物業服務企業48家,聯動成效顯著。
建立問題聯治機制。推動服務力量全面下沉到基層一線,重點針對基礎條件差的老舊小區,選派區級部門、街道黨員干部擔任小區院長,每月至少深入小區院落4次,與社區黨組織聯合解決物業管理、糾紛化解等問題,今年以來已聯合處置居民群眾問題訴求1380余項,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三個推動”點燃基層治理“紅色引擎”
蓮湖區堅持黨建帶群建,積極發動多方力量,參與共管共治,激活社區自我“造血”功能,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龍頭物業推動服務提質。針對物業管理缺失、群眾迫切希望引進專業物業企業的老舊小區,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以片區為單位,將片區內臨近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集中整合,策劃“黨建 片區大物業”基層治理項目,統一引進資質條件、品牌效應良好的物業企業提供標準化服務管理,真正讓轄區群眾享受到高品質的居住環境。
“陽光議事廳”共同商議解決群眾訴求
群眾自治推動矛盾化解。全面推行居民公約、樓道公約,“小區的事情大家商量”,探索“板凳會”“院落會”“陽光議事會”等方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堅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的原則,在各社區設立物業調解工作室,對本轄區內業主、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扎實落實“楓橋經驗”,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區域共治推動力量集聚。吸納社區物業公司、警務室、城管執法中隊、駐地單位、志愿服務組織、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方面的黨員負責同志,成立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共商社區發展事務,協商解決轄區問題。依托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堅持“一類需求就是一個項目”原則,對標居民群眾普遍性、代表性需求確定黨建項目,抓好推進實施,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類服務”打通社區治理“神經末梢”
針對改造后的單位自管、居民自治等無專業物業企業管理的小區,蓮湖區結合實際分類施策。
推行“自治式”服務。針對不愿意購買物業服務的老舊小區,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組織小區居民成立業委會、物管會及其他業主自管組織,采取居民自治的方式,發動離退休黨員、小區居民,成立志愿者服務隊,進行自治管理。目前,該模式主要在轄區國有企業聚集、離退休黨員居多的桃園路地區實行。
群眾根據“菜單”選擇物業服務事項
推行“延伸式”服務。針對戶數少、困難群眾較多的老舊小區,以最低成本謀求物業服務全覆蓋,由街道黨工委聯系轄區保潔公司,發揮其承擔道路保潔任務的優勢,主動承接轄區老舊小區清掃保潔工作,實現街面道路保潔至小區內保潔工作的延伸。由社區黨組織聯系黨員志愿者、退休職工、家政公司、市政公司等,組建專業隊伍,負責整個片區老舊小區的維修、綠化、安保等延伸服務,實現小區院門有人守、水電有人修、綠植有人護。目前,該模式主要在轄區小區分布零散的環城西路地區實行。
推行“訂單式”服務。社區黨組織征集居民需求,推出“菜單式”服務內容,根據居民需求提供訂單式精準服務,采取“居民下單—社區派單—物業公司接單—居民評單”的方式,精準匹配群眾需求,建立快速響應落實機制,形成社區治理合力,真正實現“民一呼、我就應”。目前,重點在轄區青年路和紅廟坡地區推廣此種模式。蓮湖區通過推行“三類服務”,提供定制化物業管理,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
深度融合實現基層治理水平新提升
蓮湖區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建立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協調運行機制,推進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深度融合,實現基層治理水平新提升。
物業服務黨建聯建水平有了新提升。通過將物業服務企業納入“紅色物業”聯盟、將物業服務企業人員納入黨建“鄰里格”、選派部分機關黨員干部擔任小區“院長”、動員居民群眾成立“紅色管家團”等,黨建引領物業服務能力不斷強化。自2021年3月份以來,蓮湖區共選派338名黨員干部擔任小區院長,先后到小區院落開展巡查走訪3800余次,召開協調會議510余次,解決物業管理類問題760余件。同時,積極推行區級部門到社區“雙報到”制度,全區84個部門黨組織主動到社區報到結對;280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到社區和居民院落,開展“敲門行動”和黨員聯戶活動;設置“蓮心”意見征集點160余個、建立“蓮心”微信群150余個,收集辦結民情需求2600余條。
老舊小區生活品質有了新提升。通過創新推行自治式、延伸式、訂單式等服務,改造后的338個老舊小區實現了物業管理服務全覆蓋,基層治理現代化工作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民主決策共商共治能力有了新提升。全區共計召開街道黨建工作聯席會81次、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1200余次,研究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難點問題380余項。131個社區先后召開板凳會、議事會、院落會等600余次,與小區群眾一起說問題、出主意、想辦法,研究用水用電、小區改造、環境衛生等小區公共事務2300余件,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得到有力提高。(通訊員 李旭婷)
本文來自【陜西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