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締造|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區農藝社區:黨建引領多元共治 和美農藝共同締造
農藝社區位于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區中心鎮區,轄區面積3.27平方公里,常住戶1737戶,人口5726人。社區黨總支下設4個黨支部,黨員176人,下轄10個網格。自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以來,農藝社區秉承“黨建引領,打造和美社區”的工作思路,探索實踐“以黨建為核心,以服務聚民心,以和諧為中心,以穩定安民心,以文化樂民心,以環境順民心,以民生優民心”的特色社區工作方法。堅持社區“兩委”主導、群眾主體、社會組織參與,初步形成了以“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集鎮社區治理機制。
農藝社區堅持“大家事、大家議”的原則,廣泛收集居民在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小區治理方面的意見建議。召開座談會、議事會、說事室,建立微信群,發揮“線上線下”雙平臺作用,充分獻言納策,做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通過逐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建議280條,充分摸清群眾需求。
農藝社區把網格員管理、志愿者服務和小區居民常態化保潔、物業簽訂協議轉運垃圾等結合起來,實現認領、認管、認養責任對接。社區實行一對一專人負責對接制的模式,為企業做好服務。農藝社區通過爭取上級項目資金、社會捐助、居民自籌資金方式,農藝一期共用152.6萬元修建完善了主次干道、小區硬化刷黑、人行道等升級改造項目,增加了健身角、公共區域綠化、文創空間。社區在便民服務大廳設立服務窗口,實現一站式服務,及時解決居民醫保、社保、退伍軍人關系轉移等民生事項。建立居民志愿者一對一幫扶制度,為困難人群開展電話呼叫服務、上門服務,在鄰里互助中實現共建。
農藝社區堅持發揮居民主體作用,黨員帶頭包戶,引導群眾落實好“門前庭院三包”責任,成立居民自治委員會、紅白理事會、環境理事會、鄉賢顧問會、洪湖赤衛隊“四會一隊”,打造“紅管家、微治理”品牌效應,共同對社區(小區)的環境衛生、公共設施、治安聯防等共抓共管;利用社區“斌斌有理調解室”平臺,建立自治調解組織;利用“平安農藝、天翼看家”平臺,社區在各小區路口安裝攝像頭91處,其中農藝一期12處、居民自裝攝像頭25處。針對環境衛生、公共空間管理、停車管理、生活垃圾清理等內容,社區居委會和一期居民自治組織牽頭,共同商議擬訂居民公約,設立“樂樂便民超市”,居民通過參與志愿活動、環境治理、維護公共設施、社區公益、平安創建、人民調解等活動獲得積分獎勵。
農藝社區通過制定《農藝社區環境衛生及綠化責任分區評比辦法》和考評細則,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青年、和美家庭、最美庭院、清廉戶、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舉行“美麗庭院”和“和美家庭”的頒獎儀式,利用“中華詩詞之鄉”和“中國楹聯文化之鄉”的特色優勢,對每戶獲獎家庭都作詩一首,結合文化傳承突顯家庭特色。形成了人人參與環境保潔,戶戶爭創“美麗庭院”的良好氛圍,形成“我參與、我享受、我快樂”新風尚。
農藝社區堅持發展依靠群眾,發展為了群眾,通過開展共同締造,項目得到落實、產業得到發展、環境得到美化、基層治理進一步深化,群眾能看到社區點點滴滴的變化,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是共享公共服務
農藝社區充分運用各類惠民惠農政策,利用農場國企的政策優勢,基礎設施惠民生,通過整合上級項目資金、危改項目補貼一部分、發動群眾出資一部分的方式,進行小區道路和污水管網升級。退休職工98%都積極參加了職工社保,真正做到老有所養。
二是共享發展紅利
社區利用試點小區緊鄰文化廣場的優勢改造一處“健身角”,內有封閉式籃球場和一批健身器材,滿足居民健身所需。社區六年來堅持在試點小區籌辦“希望家園”,在假期免費為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和課業輔導,關心兒童健康成長。
三是共享幸福生活
通過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工作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形成和睦的鄰里關系、和諧融洽的社區氛圍,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廖俊恒)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