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四支隊伍” 黨建推進脫貧(四支隊伍脫貧攻堅)
隆安縣把建強村級班子、駐村干部、農村黨員、鄉土人才四支隊伍作為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堅持選、育、管并重,著力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扶貧一線服務隊,有效促進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重村級班子隊伍建設 增強中堅力量
隆安縣突出“留、推、引”選優、配強村級干部,在2017年村“兩委”換屆中,選拔375名有潛力、會致富、能帶富的農村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通過加強村“兩委”干部教育培訓、發揮村“兩委”干部“雙帶”作用,村級組織戰斗力、凝聚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018年,隆安縣下轄的131個行政村(社區),全部實現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縣63個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3萬元以上。南圩鎮鑾正村黨總支部班子通過成立鑾正村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貧困黨員群眾養肥牛、肉鴿、黑土豬等,為養殖戶增加5500元以上的收入,2018年鑾正村成為隆安縣脫貧摘帽村;雁江鎮淥龍村“兩委”班子創新發展思路,結合本村傳統產業優勢,通過合作社引領興辦酸筍加工廠,2017年以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累計達10萬元,由原來的空殼村蛻變為集體經濟示范村。
重駐村干部隊伍建設 強化引導力量
隆安縣先后從區、市、縣、鄉四級選派工作隊員338名,堅持“派最能打仗的人”到脫貧一線,著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63個貧困村每村安排有區、市工作隊員1名、縣級工作隊員2名,進一步充實基層扶貧工作力量,帶動所駐村發展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一是積極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在各級駐村干部的引領下,將手工編織、電子加工、服裝加工等23家企業成功引進農村,把扶貧車間開到村里,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南圩鎮愛華村第一書記積極搭橋引線,與隆安縣睦豐家居公司達成協議,為村里建立了1個扶貧車間,設置了6個編織加工點,村民通過務工,每個月有1200元以上的收入,扶貧車間得到村民好評。
二是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扶持建設扶貧產業園(基地),在深度貧困村、預脫貧村建設共50個特色扶貧產業園(基地),目前部分項目已完成建設,通過縣級核驗2個;扶持縣內市場經營主體建設脫貧產業示范基地,并與貧困戶、貧困村構建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7100多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帶動貧困勞動力務工4200多人。
三是扎實完成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村屯道路硬化、飲水安全、網絡和公共服務等532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項目,其中飲水項目122個、村屯道路395個、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5個。
重農村黨員隊伍建設 孕育后備力量
隆安縣突出培育黨員人才,通過“四個課堂”(理論課堂、實踐課堂、流動課堂、網絡課堂),對全縣980多名村級黨員骨干開展政策解讀、經驗交流等集中輪訓;組織部分黨員骨干跨地域現場學習觀摩,提高農村黨員致富帶富能力。
2018年以來,全縣共舉辦農村黨員培訓班32期,其中脫貧攻堅培訓21期,受訓黨員群眾2400多人次。種植火龍果致富帶頭人金福農業公司董事長葉居鴻通過參加隆安化州培訓班后,積極主動將本人的黨組織關系從老家福建省轉入駐地丁當鎮,并成立了金福農業公司黨支部,建立了黨員活動中心和公司展銷中心,吸納了近200名農民就業務工實現增收,其中有3名黨員,培養發展入黨積極分子8名。
重鄉土人才隊伍建設 凝聚本土力量
一是以“暖促工程”培訓為載體,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庫和農村成人教育獎勵基金。充分利用縣職業技術學校、鄉鎮成人技術學校和遠程教育終端站點等陣地,舉辦各類培訓班60多期,累計培訓鄉土人才4500多人次。
二是鼓勵成立行業協會、合作社等新經濟組織,并給予政策傾斜,帶動農民群眾發家致富。截至2018年12月底,隆安縣經工商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07家。目前全縣種植300畝以上的農業種植大戶有234家,養殖專業大戶1350戶,農業種植大戶和養殖專業大戶實現增收43652萬元,累計帶動農戶12208戶,帶動農戶增收12085萬元。
三是積極實施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2018年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219名,并針對不同領域開展各類專題培訓班。此外,全縣儲備各類型人才211名,從貧困村中發展45歲以下青年農民黨員100名,培育了138名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
可能你還想了解
? ? ?
隆安縣:勤勞致富領路人 互幫互助同致富
發揮巾幗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記隆安縣都結鄉龍芳香鐵皮石斛合作社
隆安那桐香菜基地安置貧困戶就業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來源:文/南寧日報 圖/綜合整理
編輯:南寧市農業信息中心
法律顧問單位:廣西法嚴律師事務所
如需轉載分享,請注明來源“南寧農業”微信公眾號,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