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區做實非公領域黨史學習教育文章(非公組織黨史教育經驗做法)
自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璧山區緊盯目標任務、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實,激活非公領域“神經末梢”,教育引導非公企業黨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落實、見行見效。
“機制+閉環”,提升黨史學習教育覆蓋面。堅持高位推動,以常態長效機制固本培元,以構建工作閉環提質增效,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干有方向、干有標準、干有章法。一是構建一貫到底的領導體系。提請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將非公領域黨史學習教育情況納入指導范圍,系統謀劃、一體推進,對標全區黨史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制定《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明確任務舉措、時間節點、責任分工,形成區委非公工委牽頭抓總、鎮(街道)黨委(黨工委)主抓主管、有關部門協同配合 、非公組織黨組織全面落實的良好格局。二是明確一企一策的行動指南。杜絕千篇一律的學習形式,注重共性、突出個性,根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特點,分級分類、因企因情施策,幫助全區324個非公組織黨組織“量身定制”黨史學習教育計劃。三是鮮明一以貫之的問題導向。成立五個黨史學習教育督導組,強化指導督導,檢查集中學習、自主學習和百年黨史等四個專題學習情況40余次,聽取、采納黨員職工意見和建議324條,梳理形成四個方面事項清單,完成有關問題整改26個。
“陣地+隊伍”,激活黨史學習教育動力源。一是打造黨群“紅色陣地”。建成以1個黨建公園為龍頭、3個黨群服務中心為支撐、N個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為延伸的“1+3+N”陣地體系,黨建公園占地達2000平方米,3個黨群服務中心均配備“惠民功能室”,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與服務群眾相融共促夯實“硬件基礎”。二是選優配強“紅色隊伍”。制定黨建指導員選派標準,嚴格把關、好中選優,通過專業考試公開選派24名非公黨建指導員。建立非公黨建指導員管理臺賬,組織開展專題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業務能力,定期聽取履職盡責情況匯報,明查暗訪甄別核對,將黨建指導員服務企業情況作為評先評優、目標考核的重要參考,以嚴的管理、實的考核倒逼非公黨建指導員擔當作為,為激發非公黨建活力提供“智力支撐”。
“實踐+抓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見實效。創新方式方法,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豐富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內涵外延。一是線上線下深化學習。以“學習強國”APP、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為載體,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推送學習資料1368份,以黨史學習“上線”促進黨員學習“上心”。發起“我到基層講黨史”、“百名領導講黨課”等專題活動42場,黨群服務中心集中講黨史18次,各非公組織黨組織充分利用“晨會一刻鐘”、“飯前十分鐘”等碎片化時間開展“黨史微學習”,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二是雙向實訓助推發展。打通機關、企業人員交流壁壘,組織開展互派互掛,助推地企黨建工作深度融合和優質資源共享,全區共有21名機關干部深入非公企業掛職、32名非公企業骨干掛職各職能部門。三是攻堅克難辦好實事。聚焦企業“急難愁盼”,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324個,打表推進、逐項銷號。協調解決1000余家企業招工難、3000余人就業難、3000余名員工停車難問題;3700余名非公領域黨員參與志愿服務,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底色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