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求“指尖辦” 事項“秒認領”(指尖訴訟 掌上辦案)
2023年12月5日,大荔縣西城街道西郊社區工作人員在“周二說事日”商議解決居民反映的居住環境問題(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自從實行網格化管理以來,我們小區簡直一天一個樣。現在,小區不僅有了電動車集中停放棚,還安裝了充電樁,環境越來越整潔,大家生活很舒心。”2023年12月29日,談起小區近幾年的變化,在大荔縣東城街道東郊社區荔東新城小區居住多年的王樹義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幸福生活源于“家門口”服務的不斷升級。
大荔縣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以規范化建設為基礎,以精細化服務、信息化賦能為抓手,從小處著手、從末端發力,構建了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網格化治理機制,讓“小網格”激發基層治理“大效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織密“一張網” 兜起民生千萬事
“阿姨,這兩天腿傷咋樣?家里需要買東西給我打電話。”
“你那天咨詢的給孩子辦身份證的事辦好沒,還有啥需要幫忙嗎?”
……
2023年12月24日一大早,大荔縣東城街道北大社區第二網格網格員董銀成開始了當日的巡查,一見熟人就停下來問候兩句。
每次到姚家巷,董銀成都會到居民宋玉蘭老人家中看一看,了解宋玉蘭老兩口的生活情況及身體狀況。
宋玉蘭和老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每月僅醫療費就需要大量開支,給本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不小壓力。在一次入戶走訪中了解到該情況后,董銀成第一時間將情況反饋給網格長。經網格長向社區匯報協調后,當天下午,社區工作人員便上門為老人辦理了低保申請。
這是董銀成的工作日常,也是大荔縣12406名網格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身穿“黃馬甲”、騎著“小黃車”,他們每天穿梭在縣城的大街小巷。面對居民五花八門的問題,他們耐心細致地解答,及時提供幫助。除此之外,入戶走訪、收集社情民意、調解矛盾糾紛等,也是他們的分內事。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如何把“千條線”擰成“一股繩”,推動基層治理走深走實?
大荔縣通過精心組網、全員密網、機制固網,推動網格管理規范化、精細化。大荔縣分階段實施標巷定區、劃網定格、派員定崗、服務定責“四定”行動,在全縣劃分一級網格2397個、二級網格7284個、三級網格1316個、專屬網格1409個,實現網格全域覆蓋;按照“一員多用、專兼結合”的思路,配實配精“一長兩員”,構建起“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支部——網格黨組織”縱向貫通的三級組織體系,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
在此基礎上,大荔縣深化“日常服務 應急處置”社區治理機制,最大限度整合民政、城管、市場監管等各方力量參與治理,建立“五色管理臺賬”,為孤寡老人等群體提供“一對一”精準幫扶……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網”,有效擴大了基層治理“共治圈”。
打好“組合拳” 撬動民生大幸福
冬日午后,大荔縣西城街道西郊社區槐北小區。一條條平坦寬闊的巷道直達路口,各具特色的彩繪文化墻成了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居民或在健身器材上鍛煉,或散步遛彎。
老舊小區展新顏,得益于西郊社區黨總支部“周二說事日”工作機制在全社區的深入推行。
西郊社區充分發揮轄區網格員觸角廣、人員熟、情況明的優勢,搭建起傾聽百姓心聲、為民辦實事的平臺,將每周二確定為“周二說事日”,形成“網格問事、商議說事、具體解事、反饋息事、回訪寧事、歸檔完事”六步驟閉環流程,著力解決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群眾反映問題有途徑,社區解決問題見真章。最終,槐北小區的9條巷道按照“一巷一主題”進行了改造提升。
“自從有了‘周二說事日’,大家時不時能坐在一起提建議、談打算、想辦法,一個個疙瘩解開了,居民與社區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西郊社區居民郝水長說。
西郊社區黨總支書記何遠介紹,自“周二說事日”工作機制運行以來,社區累計解決群眾關心的涉及生產生活、公共設施、矛盾糾紛、困難幫扶等方面問題32件。
社區服務連民心。大荔縣按照“一社區一品牌”原則,結合社區特色和群眾需求,打造出東關社區“一領五治”、東郊社區“紅黃藍三色服務”、東大社區“五團一隊”等10余個黨建品牌。各社區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將更多的民生服務“送貨上門”,精準解決群眾訴求。
各社區還聚焦轄區“一老一小”和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孵化出兒童興趣課堂、愛心媽媽團、社區養老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各式特色服務項目,在豐富轄區居民業余生活的同時,讓社區治理更有“溫度”。
巧用“云服務” 民生訴求“指尖辦”
“前段時間,我在家中打掃衛生時發現屋頂有滲水跡象,就隨手打開小程序,將情況發布到平臺上。工作人員在后臺收到消息后,立即聯系相關樓棟網格員進行實地勘察,在確認樓頂滲水后立刻聯合相關部門對小區樓頂進行了集中修繕,保障了大家的居住安全。”大荔縣城關街道西大社區崇業小區居民溫陽回憶。
溫陽口中的小程序,是大荔縣推出的“智慧黨建服務平臺”。打開小程序,陽光政務、辦事大廳、心聲速遞、志愿服務、文化活動等九大便民板塊一目了然。居民只需動動手指,便能一鍵提交各種訴求,隨時查看辦理進度。
大荔縣拓寬問需問策溝通渠道,利用“智慧黨建服務平臺”小程序,結合社區一體化服務平臺,落實“群眾點單、組織建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將行政、網格、志愿、公共、生活、訴求六大服務融為一體,實現了49項便民服務事項接訴即辦。
群眾利用小程序提交訴求或所遇難題,管理員審批分配,網格員認領處理,通過“線上 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形成民情收集、后臺分派、線下辦理、結果反饋的工作閉環。訴求“指尖辦”,事項“秒認領”。截至目前,大荔縣通過該小程序“心聲速遞”板塊解決各類訴求1200余件。智慧治理正惠及更多群眾。
今年以來,大荔縣深入推進大聚合強黨建行動,加快實現互聯網與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體系深度融合,將網格建設融入“智慧黨建服務平臺”,以信息化、數字化手段為網格管理賦能,架起了線上線下服務的橋梁。(記者 席晨)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