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黨·堡壘 – 聚寶盆社區:耕耘治理“責任田” 聚攏居民歸屬感
天水市秦州區西關街道聚寶盆社區是典型古城區,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伏羲廟座落于此。流動人口多,人口基數大,管理難度高是社區治理面臨的實際問題。讓人嘆服的是,聚寶盆社區不僅將“難管”的古城區治理得井井有條,各項工作頻頻出彩。說到管理妙招,聚寶盆社區黨委書記孫文瑞告訴記者,“我們主要依托的只有一條,就是黨建網格化管理。”
走進聚寶盆社區黨建活動室,迎面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示意圖”直觀地展示著社區的管理模式,即“社區黨委——轄區黨支部——網格小組——責任黨員”四級管理體系。據了解,聚寶盆社區以100至200戶居民的樓院小區、巷道院落為標準單元,將轄區劃分7塊“責任田”,逐一確定“責任田”的包抓黨支部,確立了11個樓棟長、60戶中心戶,將黨支部建在網格,黨小組建在樓棟、巷道,黨員中心戶建在單元、院落。同時,倡導社區黨員志愿者、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網格執法單位進駐每個“責任田”,與黨員中心戶共同開展“亮身份、爭先鋒、作表率”活動,協助社區黨組織做好政策宣傳、信息收集、應急管理、幫扶救助、衛生整治等工作,為居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為更好地耕耘社區“責任田”,聚寶盆社區建立了“六清、四到、四訪、四報告”工作機制,明確網格工作成員、網格內工作服務團隊職責,通過網格化管理工作聯席例會等制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同時創新為民服務載體,開發運行民情氣象站黨建APP,收集梳理社區民情民意和居民反饋的意見建議,將其劃分為陰、晴、雨、雪四個等級,以區別顯示需要解決的事情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每天,社區工作人員將收集的民情民意分派給網格員,網格員會在第一時間入戶排摸走訪,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協調查解決實際問題。信息搜集從下至上,解決問題自上而下。社區與居民群眾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了,居民反饋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而今,“有困難找黨員”已成為聚寶盆社區居民的共識。
中國蘭州網全媒體記者 魏寧 劉淑萍 劉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