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依法推行積分制管理,建立基層治理長效機制(積分管理實施辦法)
極目新聞記者 龐正
通訊員 申應蓉
12月20日,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宜昌市宜都市民政局在健全完善“雙基強化、三治融合”基層治理長效機制的基礎上,依法開展村(社區)積分制管理創新實踐活動,努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取得良好成效。
據介紹,該市民政局按照“黨建引領、積分制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為‘綱’、其它積分制為‘目’”的工作路徑,依法修訂完善好積分制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立村(社區)積分制管理評議標準,讓村(居)民依法辦理好自己的事情。
堅持以制定契合村(居)情民意的積分制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為落腳點和著力點,緊緊圍繞“規范日常行為、維護公共秩序、建設平安鄉村(社區)、引導民風民俗”等內容,通過圍樓夜話、屋場會等聚合共識,通過村(居)民大會表決、鄉級備案等程序,依法制定出臺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讓其成為全體村(居)民約定俗成的“習慣法”,入腦入心。
全市各單位各部門依據基層治理目標任務及要求,以積分制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條款為基準,采取“合并同類項、化零為整”等方式,實施“積分統合”工程,建立普遍適用、分值權重合理的《家庭文明誠信檔案積分細則》,確保在村(社區)一條“積分線”串起千根“任務針”。通過制作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展牌和宣傳冊、規劃圍樓夜話和屋場會、通報表揚等方式,不斷提高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知曉率和執行率,形成“我制定、我承諾、我遵守”良好氛圍,讓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小憲法”成為村(社區)文明創建的“導向書”、村(居)民行為規范的指南針。
宜都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推行積分制管理,堅持廣大村(居)民群眾是實施主體,依法推選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權威性的積分評議組織成員。在積分的內容設置、申報審核等各個環節,依法履行民主程序,確保實施過程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推行積分制管理,155個村(社區)積分制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實現全覆蓋。根據“一戶一檔”的原則,建立了10萬余戶村(居)民詳實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各類積分實行“統歸入檔”。聚焦村(居)民群眾多樣化需求,實施獎懲兌現升級工程,讓有德者受用,失信者受限。
通過“宜都一家親”手機APP平臺,將全體村(居)民紙質家庭檔案全部轉化為電子檔案信息,讓積分信息隨處可查、隨時可看。通過“宜都一家親”、抖音平臺、微信等網絡平臺,對先進典型和違規行為及時公開,引導村(居)民群眾積極向上行善。同時,不斷完善優秀家庭及個人享受的優惠政策,及時為評優評先的家庭及個人提供“掌上證明”,展示宜都積分制管理的強大生命力。
據介紹,該市全面落實鄉級黨(工)委直接責任,建立黨(工)委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社區)“兩委”成員入戶走訪工作制度,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積分制管理中的重難點問題和村(居)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在實施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對積分內容、評價方式、結果運用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讓積分制管理充分體現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保障積分制管理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依托村(社區)自治組織和各類群眾性協商活動,將積分的主要內容、評分標準、運行程序等環節交由村(居)民商定,廣泛征求村(居)民意見和建議,讓廣大村(居)民全程參與積分制管理的制度設計中來,切實維護好村(居)民的民主權利。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合實際依法適時調整積分內容,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和激勵約束措施。始終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動員和凝聚各部門和社會各類組織的力量,做到全市上下一盤棋,形成推進積分制管理的強大合力。不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捐贈,積極挖掘慈善資源,建立多元投入、可持續發展的積分制管理保障機制。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