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太平街社區以“三個一”管理機制探索基層治理社區樣板
太平街社區黨委成立于2010年5月,是全市首家社區黨委。現有社區“兩委”班子成員10名,社區工作人員29名,在冊黨員197名,報到在職黨員158名。社區轄區面積0.73平方公里,轄16個居民小區,3526戶7683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343人,占比17.5%,少數民族居民2133人,占比27.8%。太平街社區黨委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打造“先鋒365”特色黨建品牌,以大黨委黨建聯合體為引領,以組織體系建設為抓手,通過“一線工作法”將“管理”與“服務”相融合,構建起了區域統籌、整體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模式,形成了“多方協商、互助共融、協調發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黨建引領,多措并舉,實現“一核多元管治理”
(一)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提升社區服務新路徑
1.按照“規模適度、方便管理、相對穩定”的原則科學劃分網格。太平街社區黨委全面落實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的總要求,穩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將轄區16個居民小區科學劃分為12個網格,為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員,全天候開展巡查。在基層黨建、綜合治理、信訪維穩、矛盾排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實現了情況掌握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工作推動在網格。
2.以“黨建 網格”為依托,構建紅色網格治理新模式。2020年起,太平街社區黨委積極探索“支部建到小區里、黨小組設在樓棟里、黨員編在網格里”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在12個網格中成立了7個網格黨支部,2個網格黨小組。將轄區內的在職黨員、公職人員全部納入到網格服務隊伍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目前,轄區內的樓棟長、單元長共有115名黨員,著力構建了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實現了橫向到邊全覆蓋、縱向到底零距離的基層組織體系。
3.亮化提升“主陣地”,努力當好“主心骨”。太平街社區黨委有效整合小區閑置用房、物業用房等現有資源,積極打造小區黨群服務中心,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不斷提升社區黨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遇到緊急突發事件,轄區黨員干部主動亮身份、明職責、作奉獻,積極參與社區工作,充分發揮紅色網格中“主心骨”作用。
(二)黨建引領民生服務,解鎖群眾“幸福密碼”
1.聽百姓聲,“個性化”服務“知民心”。民生問題始終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問題,太平街社區黨委始終堅持“民生為本、民生為重、民生為先”的工作理念,按照“三進兩任”工作要求定期組織黨員干部走訪轄區內的困難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低保邊緣家庭等。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開展談心活動,切實掌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將談話內容歸納整理為民情信息,及時協調各方幫助解決。同時組織“共建美好家園議題討論會”,廣泛征集群眾需求清單,為社區建設獻言獻策,累計解決小區停車難、自來水管道爆裂、商戶下水管道堵塞、環境衛生治理、暖氣不熱等群眾訴求70余起。
2.解百姓難,“高效化”服務“貼民心”。太平街社區黨委秉持“有信必復,有問必答,有疑必釋,有難必幫”的宗旨,打造了信訪代辦、幫辦代辦、接訴即辦的“三辦”服務體系,創新運用“望、聞、問、切”四字工作法,圍繞老舊小區易發生的污水外溢、鄰里糾紛、物業管理等日常民生問題,常態化開展巡查,以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抓手,做群眾的“貼心人”,累計解決管道疏通、維修樓道燈、上門高齡認證、代辦營業執照等事項120余件。
3.結百姓親,“人性化”服務“暖民心”。太平街社區黨委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三心惠民生”志愿服務品牌為核心,組建“貼心”“暖心”“知心”“開心”“放心”“舒心”六支專業志愿服務隊,利用實踐站五大功能室,在日常工作之余,組織居民積極開展理論宣講、家風傳承、技能培訓、安全教育、普法宣傳、親子活動等各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切實豐富居民文化娛樂生活,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
(三)黨建引領促和諧 民族團結一家親
1.黨建 宣傳引領,注入民族團結新思路。太平街社區黨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根本遵循,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的民族政策法規作為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組織各族兒童廣泛參與“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一家親”等交流聯誼活動和“爭做民族團結石榴籽”等主題實踐活動,以及開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宣傳月”“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民族區域自治法宣傳周”等系列活動,使“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眾心中,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夯實民族團結群眾基礎。
2.黨建 “訪、教、惠”三字工作法,搭建民族團結暖心橋。太平街社區轄區內回、蒙、滿、達斡爾族少數民族聚居,有一處宗教場所(清真西寺),為有效開展民族團結工作,社區黨委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聽百姓聲、解百姓難、結百姓親”的“三百工程”為載體,靈活運用“訪、教、惠”三字工作法。“訪”字優先,走訪入戶聽取百姓心聲,及時召開民族團結議題討論會,對群眾關心、關注和急需辦理的事項,提出指導建議并加以解決;“教”字育化,組織民族團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擴大宣傳教育,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惠”字牢記,開展對轄區各族困難群眾慰問幫扶活動、文化惠民活動,以實際行動鞏固民族團結一家親成果,不斷夯實民生基礎,深化各民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
3.黨建 惠民工程,聚焦民族工作新發展。為推動轄區人居環境亮化升級和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融合發展。在區委、區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對牛街13個小區進行了改造,按照先基礎后完善、先功能后提升的策略,一步步賦予老舊小區更多的功能,改造后的小區也更安居、更有品質、更有溫情。2023年進行了牛街下水管網改造,解決了牛街多年的“下水難”問題。并且將在2024年,對部分老舊小區的熱力管網進行改造,深入推進“溫暖工程”,這一系列舉措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基層基礎。
二、機制創新,資源聚合,實現“一套機制管運行”
(一)實行機制共建,構建良性互動氛圍
社區大黨委通過“工作機制長效化、活動開展特色化、政策宣傳常態化、民生落實實效化”的“四化”工作機制,打破圍墻壁壘,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支部三級聯動機制。圍繞社區黨建、服務群眾、公益活動等開展共駐共建工作。定期組織黨員開展交流會、聯席會、座談會,了解各黨支部運行情況和黨員生產生活情況,幫助解決相關困難和問題。此外太平街社區根據各領域黨員專長、興趣愛好和服務時段,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為黨員量身定制9項(扶貧幫困、衛生環保、體育健身、科學普及、助學支教、醫療衛生、文化文藝、法律援助、理論宣講)“黨員先鋒崗位”,引導黨員認領崗位,常態化開展便民利民服務,激發黨員內生動力。
(二)實行“結對幫扶”,架起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太平街社區黨委通過開展“四百五亮”“十講十法”行動,動員了46名在職黨員、25名退休干部、13名退役軍人、92名居民志愿者主動擔任樓棟長、單元長等,負責聯系轄區居民。采取電話、家訪、網絡等不同形式,為社區居民開展服務,關心其工作、生活,做好民意收集、志愿服務等,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讓“有困難找黨員,有問題找組織”成為群眾的共識。
(三)實行資源共享,共享社區發展成果。
按照“互利互惠、優勢互補”的原則,太平街社區與九個駐區單位(環河街辦事處、環河街派出所、呼市八中、太平街小學、電信營業廳、內蒙古中翰澤眾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青政教育、佳榮物業、銘家物業)成立了黨建聯合體。發揮區位優勢,實行資源共享,加強與各駐區單位的協調溝通,開展共建交流和服務活動,為轄區居民開放文體活動和娛樂設施,由社區聯合駐區單位定期組織居民開展各種公益活動,讓轄區居民得到更好的服務和保障。
(四)實行事務共管,讓轄區居民群眾融入社區建設。
對轄區重大建設項目、關系民生服務舉措、治安管理、環境衛生整治等社區事務,采取成立業主委員會、物管會等形式,通過開展居民協商議事會,充分傾聽群眾呼聲、暢通民意表達渠道,讓商戶、黨員、樓棟長、單元長、業主代表等坐在一起,集中智慧,群策群力,推進促成問題的快速解決,讓居民在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工作中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和“話語權”。
三、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一個系統管治理”
(一)政通青城APP——人在格中走,事在線上辦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水平,充分發揮網格員“天天在線、日日監督”的工作職能,太平街社區運用政通青城APP實現了對轄區信息的實時采集、上報和處理。網格員通過平臺可以進行事件上報、網格巡防、新增人口錄入等操作,社區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平臺查看網格員各項工作,為社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截至目前共采集轄區內各類圖像音頻信息數據8000余條,實現了日常事務的網格化、自動化、信息化處理。同時,政通青城還與其他服務平臺聯網對接,全面實現信息一次采集、共享共用。
(二)食安督APP——“食”刻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為給轄區居民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進一步增強食品經營者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太平街社區每季度組織包保干部深入轄區內的餐飲、超市、食品店等經營場所開展食品安全包保督導檢查工作。包保干部對照各自包保任務清單,認真檢查經營場所的證照及工作人員健康證情況、衛生情況、是否存在不合格產品、過期食品等方面問題。同時要求餐飲門店嚴把原料采購關、嚴把食物加工關、嚴把清洗消毒關、嚴把環境衛生關,堅持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確保轄區餐飲門店食品安全,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地落實,全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三)五社聯動——專業賦能激發治理新活力
太平街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探索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人才為支撐,以社會志愿者為依托,以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社區治理新模式。立足社區實際,聚焦群眾實際需求,通過積極聯動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為居民提供政策落實、心理疏導、能力提升、資源鏈接等專業服務,持續深化城市基層治理,推動實現服務資源多路鏈接、服務力量多方協同、服務品質專業精細,在動員多元主體協同互動、融合發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專業賦能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太平街社區黨委“三個一”服務管理模式,打造了基層黨建與現代治理有機融合的基層治理樣板,擦亮了基層治理新名片,譜寫了基層治理最強音。
編輯:馬麗婭 責編:張佳興 審核:麻昕艷(環河街辦事處太平街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