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物業”管理模式提升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紅色物業新模式)
□李珊 呂孝魯 今年以來,東港區堅持把紅色物業建設融合城市基層治理,大力推進“東港先鋒·紅色物業”建設,探索公司管理、業主自治、合并管理、多元共治、村企聯合、村社領辦、訂單物業、智慧物業、片區打包、國企兜底10種物業服務模式,打通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讓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感受到了“紅色物業”的色彩和溫度。
據了解,城市花園小區建成于2003年。近年來,小區基礎設施老化破損、停車困難、房頂滲雨等問題顯現,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城市花園小區以推進紅色物業建設為契機,創新探索了“1355”工作法,通過黨組織引領,推進“三方聯動”,落實“五心”標準,成立5支志愿服務隊,構筑起“一核多元”的管理服務體系,把紅色文化融入物業服務全過程,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成立城市花園小區和美家園黨支部,致力打造“紅色物業·和美家園”黨建示范項目,將物業公司黨員、業主委員會黨員、“雙報到”黨員和居民黨員全部納入網格黨支部管理,建立樓棟黨小組10個,推選先鋒單元長35名,形成“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長—先鋒單元長”四級網格黨建體系。
全面推行交叉任職,由物業經理擔任社區黨總支兼職委員和網格黨支部書記,社區黨總支書記擔任網格黨支部黨建指導員。創新“紅色議事廳”,建立議事協商流程規則,組織民主協商,有效解決了小區監控系統更換、停車秩序、文明養犬等居民反映的突出問題。
同時,推行“三結合”,將組織建設和物業公司架構結合、黨的工作和項目經營相結合、黨性修養和服務質量相結合,探索建立了“民主協商、網格聯動、標準服務、考核激勵、民生微實事”五項機制,推動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良性互動。
建立物業輪流值班、服務承諾活動開展等規章制度,設立“黨員先鋒崗”,對保安、保潔等物業服務人員實行量化管理,組織開展物業服務人員“亮諾”“踐諾”活動,提升物業服務水平。
建立居民問題臺賬,確定為民實事項目清單,實現了居民“點單”物業“接單”,收集并建立問題臺賬,解決居民實際反映問題。
發動320余名“雙報到”黨員、離退休黨員及熱心居民成立紅星黨員、紅色管家、紅心鄰里等5支志愿服務隊,先后組織開展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糾紛調解等活動35次,參與居民1600余人次。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動黨員和居民志愿者500余人次,自發為小區捐贈防控物資,完成1004戶居民信息登記,登記率達100%。
結合市區“雙報到”工作,與共駐共建單位簽訂年度共建協議,組織認領小區充電樁安裝、便民服務辦理、小區廣場提升等民生微實事項目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