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雨花臺區打造“雨鄰共進”黨建聯盟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南京基層黨建“示范引領計劃”,持續優化各類區域化黨建運轉機制,構筑起由區域黨建聯盟、產業鏈黨建聯盟、政企黨建聯盟等組成的“雨鄰共進”黨建聯盟集群,有力破解了一系列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問題,進一步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綜合治理優勢、產業發展優勢。
資源跨域
從“一指用力”到“攥指成拳”
服務經濟圈企業發展。雨花臺區聚焦南京南站樞紐經濟圈,打造“南京南站區域黨建聯盟360”,設立“1 4”組織架構,下設共創、共建、發展、服務4個專委會,深入挖掘聯盟優勢,精準對接、針對服務樞紐圈屬地社區、樓宇企業等各方需求,實施“360紅系列”服務,強化區域共建共治共享。
優化商圈營商環境。健全雨花“中心薈”商圈黨建聯席會制度,協商破解誠信經營等問題,評選“黨員示范店”“經營示范戶”,聯動發改、金融等多個區級機關部門為商家實施減免扶持政策,激發消費潛力,軟件谷召開深化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促進商圈區域良性發展。
破解老舊片區治理頑疾。立足老舊小區治理實際,賽虹橋“微立方”黨建聯盟深入開展“同城共筑”行動,優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區域化黨建機制,牽引駐地單位資源,與港華燃氣、華潤蘇果、中郵建等共建單位深度合作,開展為獨居老人安裝燃氣安全報警器等為民辦實事項目,打造“及時雨”數字社區平臺,提升轄區治理質效。
“南京南站區域黨建聯盟360”舉辦雨花街道南站片區高企申報輔導專場活動。
協以成事
從“各說各話”到“商以求同”
推進物業黨建聯建。雨花臺區深化“紅色物業”項目,打造南站片區“我幫物業服務站”、名義社區“美麗家園聯席會議”,暢通訴求傳達渠道,零距離接收居民建議,把“維權群”變成“一家親”;率先成立全市首個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強化社區黨組織協調各方的作用,通過“紅色環物委”凝聚居民共識,有效破解飛線充電、高空拋物等管理執法難題。
關注困難群體幫扶。打造“1 X工地黨建聯盟”“綠治·黨建聯盟”、同心橋愛心助老黨建聯盟等共治議事平臺,充分關懷外來務工人員、自然村落居民、獨居空巢老人等困難群體;“古雄·YI家”黨建聯盟實施的”一畝花田”助殘輔助性就業項目,相關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廣,被市人大常委會列入立法內容。
服務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實施“雨潤新鋒”工程,用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網信、市場、交通等多方聯動,率先打造全市首家“寧小蜂”驛站,堅持以黨建帶群建,實施“愛心暑托班”“女騎手婦女微家”等服務項目;寓管理于服務,“紅橋騎手”黨建聯盟,引導近80名騎手擔當“流動探頭”,為社區治理提供助力。
雨花臺區率先打造全市首家“寧小蜂”驛站,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暖心服務。
串珠成鏈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
推動企企聯動。雨花臺區實施“黨建興鏈計劃”,“6 2”產業鏈黨建聯盟健全“1 1 X N”組織架構,形成“區領導直接掛鉤,黨建業務雙軌串聯,龍頭企業牽頭負責,聯盟成員同向發力”模式,通過開展支部書記互上黨課和“紅色公開課”等活動,豐富鏈上企業組織生活、加強黨員交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黨建互通、資本融通。
強化政企合作。機關黨建“英雄支部”精準鏈接“雨花紅谷”,開通鏈上企業“政企直通車”,區谷機關部門黨組織書記擔任產業鏈黨建聯絡員,建立“手拉手”交流機制,推動15家省市區三級機關部門與企業組建黨建聯合體,開展“面對面”輔導,推出金融服務等4場專題活動,靶向服務300余家企業,為企業紓困賦能。
開展企地共建。軟件谷軟件產業黨委連續7年與屬地街道搭建”企地共建”聯盟,采用“社區出題、企業答題、軟件產業黨委獎補”的方式,為社區治理引入鏈上企業優勢資源,每年開展9個為民服務項目,企業社會責任感不斷提升。2023年,22家企業預計將投入共建金額達18萬元。
雨花臺區舉辦區谷機關部門“組團式”服務企業項目推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