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感悟 –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讓城市更有“溫度”(新羅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林錦輝)
為進一步推動興起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在福建》等采訪實錄的熱潮,“閩西黨旗紅”開設“學習感悟”專欄,展示我市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全面系統、走深走實、聯系實際地學習,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所學所思、所感所悟,助力將學習成效轉化成為凝聚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的強大力量。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讓城市更有“溫度”
中共龍巖市新羅區委組織部副部長
林錦輝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民生難題,意見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爭取早見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國安邦,根在基層。基層作為社會的基礎細胞,基層治理效果直接關系著人民的“幸福指數”。黨建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引擎”,在激活基層治理效能方面大有可為。
要始終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強化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應對日益復雜的城市治理難題,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要系牢組織聯結“紐帶”。在打通黨建引領“最后一公里”上持續發力,建立健全“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組織鏈條,強化區委領導、街道黨工委負總責、社區黨委主體負責、小區黨支部具體落實功能,著力破解城市社會治理中“各彈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問題;要延伸組織活動“觸角”。按照“方便自治管理”和“區域相對獨立”原則,堅持“應建盡建”,在各小區單獨或聯合組建“兼合式”黨組織,對黨員數較多的小區,再按樓棟、樓道設立黨小組,逐級打通城市黨建“神經末梢”;要全面推動小區“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建設,確保小區各項工作體現黨的意志。
要始終樹立服務為先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堅持人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事業。要扎實推進機關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工作,持續開展“在職黨員回小區”活動,發揮黨員在社區建設、管理、服務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居民共同參與小區治理;要加強對社區的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統籌上級部門支持社區的政策,整合資金、資源、項目等,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到位;要采取向社會組織、市場主體、民辦社工機構購買服務等方式,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讓大數據把城市基層黨建與城市治理、政務辦理等相融合,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要切實發揮好小區黨支部政治優勢,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找到組織,變“陌生人社會”為“熟人社會”,踐行“遠親不如近鄰”理念,形成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居民、居民與居民的良性互動。
要始終聚焦群眾所急所盼,突出問題導向。為民解難事、為民辦實事,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實質所在。要推動力量下沉,加快整合街道和社區轄區資源,強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建設,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街道、社區黨組織等相互融合;要推進物業缺失住宅小區規范化建設管理,制定《無物業小區環境治理應急管理辦法》,分級建立應急物業服務機制,通過第三方服務方式為小區提供基本保潔服務、發揮社區志愿服務隊伍作用等方式提升業主物業服務消費意識,多措并舉引導小區逐步轉入正規市場化物業管理;要結合推進黨的組織全覆蓋工作,一體推動老舊小區和無物業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或居民自治管理組織;要落實好掛鉤指導制度,選派區直部門與社區進行共建,實現68個社區全覆蓋;要切實發揮下派黨建引領社區(小區)治理指導員作用,指導督促薄弱小區黨建各項工作開展;要定期入戶摸排收集居民反饋的問題,形成工作清單,及時抓好落實,帶動黨員聯系服務群眾規范化、常態化。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需要基層干部練就成于細、貴在精的“繡花功夫”,用好黨建這枚“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千條線,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溫度”,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城市發展互促共贏之路。
供稿:新羅區委組織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
回顧
“三個堅持”淬煉杭川干部綜合本領
聚焦主業 砥礪奮進 譜寫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工作新篇章
四輪驅動讓年輕干部駛入成長“快車道”
聚力用勁 多措并舉 織密建強農村基層組織體系
注重政治錘煉 立足實踐擔當 著力培養新時代年輕干部
細照篤行 推動新時代組織工作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