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孫鵬建:“五力并舉”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近年來,靖江市嚴格落實省委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部署,以實施新時代基層黨建質量工程為抓手,全面提升基層黨的建設質量,切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護航高質量發展。
聚焦“有聲有色”,在凝心聚力中提升政治領導力。靖江是“東線第一帆”升起的地方。邁上新征程,我們持續傳承發揚渡江精神,堅持把政治建設貫穿黨建工作全過程,在實境中深化政治教育、在實戰中檢驗政治能力、在實踐中凈化政治生態。政治教育“活”起來。用好“干部網絡學院”,開設“鑒史知來”專題培訓,線上組織百位書記講黨史、千個組織上黨課、萬名黨員闖關賽,線下串聯季市彎腰溝、紅色東進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打造劉國鈞故居等精品學習線路,提升教育吸引力、穿透性和浸潤度。政治功能“強”起來。堅持基層黨委、支部、黨員和群眾四個主體聯動共進,完善“黨委抓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機制,先后選樹基層黨建示范點36個、“五星級基層黨組織”236個,進一步放大黨建引領帶動效應。政治生活“實”起來。打造組織生活“創意策劃 對標實施 智能監測 觀摩述評”的推進鏈條,連續3年舉辦主題黨日策劃設計大賽、“馬洲新聲”評比展示,組織基層輪辦“開放式”組織生活100余場次,覆蓋黨員2.9萬余人,力促組織生活“走新”更“走心”。
聚焦“強基強能”,在規范長效中提升制度保障力。基層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我們堅持以標準為牽引,以制度促規范,精準發力、持續用力,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健全組織覆蓋機制。全域推行“強支九策”,分領域制定8類黨支部標準化工作導則,掃除組織設置“空白區”,建立基層支部“監測點”,推行軟弱渙散“觀察期”,嚴把星級評定“進出關”,積極探索“攻堅支部”“村級組織綜合黨委”等功能型黨組織運作管理模式,確保組織建設貫通各層級、覆蓋各領域。健全質量標準機制。制定農村、社區、非公企業等8個領域黨組織建設標準,細化基層組織設置、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運行機制等6個方面具體要求,讓基層黨建工作定有標尺、干有方向,便于操作、便于落實。推行質量管理PDCA模式,構建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雙回路閉環動態管理機制,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持續提升。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完善黨(工)委抓基層黨建“1116”責任體系,從嚴落實鎮村黨建責任清單、任務清單,累計推進實施155個書記項目、930余個委員項目、4500余個支部項目,撬動解決污水處理、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治理“老大難”問題1.2萬余個,群眾幸福指數和社會發展指數持續提升。
聚焦“率先爭先”,在培優育強中提升隊伍戰斗力。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建好建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是抓基層打基礎的關鍵。我們堅持“精選、優育、嚴管、善用”全鏈條管理,引導基層黨員干部勇于擔當、敢為先鋒、爭創一流。配強頭雁書記。圓滿完成鎮村領導班子換屆,啟動“321雁陣培育計劃”,實施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系統推進“333”培養舉措。開辟村書記“進班子、享待遇、變身份、提職級”專門通道,率先健全村干部“能上能下、鼓勵激勵、容錯糾錯”三項機制。鍛強黨務骨干。成立機關黨建“先鋒聯盟”,組建市級基層黨建工作聯絡指導組,選拔政治素質高、熟悉黨建工作、善與群眾打交道的黨員干部進入隊伍,發揮指導、督導雙重作用。試點推進“兩新強·馬洲紅”黨務工作者“雙崗四級”體系,累計考評認證“紅雁”167名、“紅領”275名。塑強黨員先鋒。實施發展黨員“浚源工程”,推進“鄉村新黨員”行動,在全省率先探索黨員“先鋒指數”考評,針對不同領域黨員“量身定制”考評標準,同步建立“區塊鏈式”智能考評系統,引導黨員主動作為、擔當有為。
聚焦“創新創優”,在引領發展中提升基層組織力。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基層黨組織是團結黨員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一線堡壘。我們堅持聚焦中心大局,深耕主責主業,把創新創優作為提升基層組織力的關鍵之鑰、活力之源,增強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強化創新措施,全力推進基層黨建重點攻堅,努力以黨建的“最大政績”引領實現發展的“最大業績”。領鄉村振興之先。率先出臺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先行設立6個村級組織綜合黨委、1個產業聯合黨委,推動落地153個“村企結對”項目,盤活利用2080畝閑置用地,引進建設366個優質項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基本實現全覆蓋。創城市治理之優。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為紐帶,傾心組織“靖來吧”系列行動,持續擦亮“靖好嘞”黨建品牌,孵化“紅芯組織”82個,組建能人服務隊96支,聯辦惠民項目540余個。聚產業崛起之勢。組建全省首家船舶制造產業鏈黨委,高質量推進外賣領域省級黨建試點,打響“新心相融”黨建品牌。首創“兩新”黨建“眾籌示范”機制,深化“四同八助”黨組織創建,出臺惠企政策清單,掛聯骨干企業161家,落實“八助”項目348個,累計向企業獎補860余萬元。
聚焦“落細落實”,在強化供給中提升要素支撐力。深化基層黨建離不開基礎保障。我們堅持在權責一致、陣地建設、資金落實等方面發力,將政策項目傾斜基層、真金白銀投放基層,推動基層黨建運轉更加有序高效。致力減負增效。深化鎮街體制改革,完善村(社區)職責清單,健全村(居)準入事項清單制度,嚴格“牌子”清理規范,開發“大拇指”管理系統,推行記實資料“線上線下互認”制,工作紀實與紙質記實資料相互驗證、互為補充。強化陣地支持。實施黨群服務中心“規范 提升”工程,升級249個城鄉黨群服務中心,建成245個“靖善靖美”睦鄰平臺,打造3個行業黨群服務中心、123個“靖小蜂”驛站,推動活動陣地建設達標、功能提檔。構建紅色教育矩陣,整合9處紅色資源、36個黨建示范點、53個黨員組織生活館,編制“黨建紅色地圖”,開通“公交學習新干線”,推動教育陣地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落實資金保障。健全多渠道籌措、多元化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設立3000萬元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1160萬元為民服務資金,兌現在職黨員公益積分60余萬元、以獎代補1700余萬元,讓基層組織運行更加有序有效。
來源:《群眾》2022年第19期
作者:孫鵬建(作者系中共靖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