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經濟高質量發展——平涼市崇信縣新窯鎮工作紀實(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新窯鎮)
近年來,在平涼市崇信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新窯鎮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著力建強生豬養殖、蔬菜種植、干果雜糧、草畜產業“四大基地”,抓實脫貧成果鞏固、鄉村振興戰略、重大項目建設、礦區系統治理“四項重點”,強化政治引領、思想解放、作風建設、實績考核、推動落實“五個保障”,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民計民生持續改善,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邁出了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美麗現代化新窯的堅實步伐,新窯鎮被命名為省級文明鄉鎮。
持之以恒轉作風 黨建引領促發展
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抓工作首先抓黨建、抓黨建關鍵抓班子,抓落實首先抓干部、抓干部關鍵抓作風的總抓法,統籌推進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制度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以高質量黨建助推高質量發展。堅持把政治思想建設作為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前提和根本,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斷加強網評隊伍建設,扎實開展正面引導,累計評論轉發各類網評任務1500余條。堅持以推進黨支部建設標準化為抓手,嚴格落實“四抓兩整治”措施和“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認真履行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建辦黨建示范典型3個,整頓提升軟弱渙散黨組織1個,培育“三個帶頭人”20名,全面推廣“四鏈富民”和“黨建 ”等模式,赤城、新窯等7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西劉村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標準化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嚴格遵守“十嚴禁”換屆紀律要求,圓滿完成鄉鎮領導班子換屆。深化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重點對扶貧政策、農村低保、扶貧項目等到戶扶貧資金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清查,開展督查5次、發現問題16條,督促整改16條,受理信訪線索8條,工作約談32人。大力精簡會議文件,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黨風政風和干部作風持續好轉。
一以貫之抓發展 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堅持把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底線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和“1 3 2”工作措施,不斷健全完善防止減貧檢測幫扶機制,加大對60個“三類戶”檢測幫扶力度,全面落實“一戶一策”幫扶計劃,堅決消除返貧風險。認真落實《崇信縣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建成赤城、西劉鄉村振興示范村2個??v深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和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等工作同步開展,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13個,量化資產3205.6萬元。堅持把產業開發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按照“黑河川區蔬菜、南部山區干果、全鎮養?!钡?span id="rxth3wy3ow"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806866">產業發展思路,改擴建戚家川、移民社區養殖小區3個,種植優質飼草10000畝,牛存欄量達到8000頭。建成黑河川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1處,維修鋼架大棚2100余座、新建鋼架大棚400座,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加大干果雜糧、中蜂養殖等特色產業的扶持力度,全鎮干雜果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加快推進生豬育肥基地建設,已完成征地及地面清表和進場道路砂化及過水橋修建工作。結合華夏古槐王-龍泉寺大景區建設,開通了“唐風槐蔭·森林秘境”精品旅游線路,綠源美AAA級景區順利通過驗收,后河溝AAA級景區正在積極創建。
堅定不移發展項目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以重大項目典型化、典型培育清單化、清單落實責任化為抓手,優化工作思路、強化施工力量、加強現場管理,狠抓建設進度。累計實施黑河川區現代農業循環園、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等重大項目8個,概算總投資3.46億元。截止目前,后河溝生態綜合治理、黑河川區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等5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新安至大柳煤礦污水管網開挖敷設5200米,安裝混凝土檢查井22座;實施農戶庭院整治28戶,更換門前籬笆圍欄1996米,人行道鋪裝1200平方米,綠化11298平方米;硬化巷道5862平方米,砂化生產道路450平方米。新窯鎮區熱力管網等3個前期項目已完成項目土地預審、規劃選址等工作,正在積極對接落實。
生態先行優環境 鎮村面貌明顯改善
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兩慎、兩不、兩禁、兩無”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拆除危舊住宅、廢棄房屋160余間,打造了戚家川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帶和后河溝生態恢復治理示范點。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思路,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加強對村莊周圍、道路兩旁的綠化美化,建成崇大路、赤隴路、S320景觀廊道3條38公里,打造微地形7處。持之以恒推進造林綠化,以建設省級森林小鎮為抓手,堅持綠化與美化、植綠與造景、改造與提升相結合,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完成造林綠化200畝,村莊綠化30畝,栽植萬壽菊2010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65%以上。嚴格落實河長制,鎮村河長累計開展巡河36次,清理河道溝道35公里,清運各類垃圾860余噸,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全力支持污水處理廠規范運行,黑河水質穩定達到國家Ⅲ類標準。健全完善垃圾清運“村收集、鎮處理”體系建設,全鎮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破除陳規陋習 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
不斷挖掘資源、完善功能、引領傳承,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持續發展壯大“6 N”支志愿者服務隊伍,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9000余人(次)。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創建”活動,組織2對新人參加“古槐之戀”第三屆婚俗文化節暨集體婚禮,常態化開展“崇信好人”“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抵制高價彩禮、封建迷信、陳規陋習等不良風氣,全鎮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大力弘揚和踐行尊崇信仰、信念、信心、自信、誠信、信任“六位一體”的崇信精神,規范運行誠信文明積分超市13個,增強了鄉村文化的軟實力。不斷強化對外宣傳力度,精心籌辦建黨100周年系列慶?;顒印ⅰ肮矓⑸剿椤て肺?span id="rxth3wy3ow"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0395069">紫丁香”和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等大型節會,積極配合開展中省媒體看崇信系列采訪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新窯對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千方百計惠民生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落實省市縣各類惠民政策,累計發放各類惠農資金1511.97萬元。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實施農村中小學食堂改造5個,新建食堂1個。嚴格落實控輟保學和“兩免一補”及“雨露計劃”等政策,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46%。全面落實脫貧人口“先診療后付費”、住院“免收押金”和“一站式”即時結算、分類資助參保等政策,全鎮農村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98.1%,脫貧人口和“三類戶”參保率100%。著眼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低保、臨時救助、殘疾人補貼等政策全面落實,全鎮210戶433名群眾享受一二類低保。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清零”工作,進一步筑牢健康安全防線。大力推行“五治融合”基層治理模式,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v深推進掃黑除惡、信訪維穩、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禁毒防邪等工作,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穩步提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扎實開展道路交通、護林防火、食品藥品等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鎮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