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組織人事報》關注鐘山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
“組織圈服務圈共治圈”筑合力
做法與經過
完善“機制建設”,夯實組織基礎。確立黨建引領的工作主“線”,把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納入城市基層黨建中,健全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機制,推動形成黨建工作一體化格局。一是健全責任機制。完善非公工委會議制度、聯系制度等機制,明確行業部門主體責任和街道兜底管理責任,構建“工委抓總、行業負責、部門聯動、街道兜底”的工作責任體系。二是健全運行機制。由區委非公工委牽頭,聯合商務、市場監管、人社、交通、城管、交警等部門,建立美團電商、貨車司機等聯席會議機制,圍繞新業態黨的建設、組織覆蓋、隊伍管理、行風整頓等工作定期議事,幫助新業態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健全保障機制。按年度印發黨建工作要點,明確“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建立非公工委成員聯系非公企業制度,探索實施“企業吹哨、單位報到”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聯系對接,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質性困難。
實施“組織覆蓋”,彰顯組織效能。扎實推動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通過理順組織設置、嚴格組織管理、優化組織架構,以新興領域黨建的規范化、制度化,真正打造一貫到底的組織體系,不斷提高新興領域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水平及質量。一是常態排查摸底數。實施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專項行動,由區委非公工委牽頭,屬地街道、社區負責,對新業態企業進行分類精準摸排,定期開展“黨員找組織、組織找黨員”工作,建立健全任務清單、底數清單、進度清單和管理臺賬,為黨組織建設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分門別類建組織。按照“無組織抓組建,有組織抓規范,已規范抓創新”的工作思路,采取單獨組建、掛靠組建、區域聯建、地企共建等多種方式,依托行業管理部門成立行業黨委,建立新興領域黨支部。三是選培并舉強力量。扎實推進“雙培養”工作,著力把年輕有活力、工作業績好、積極主動向上的共青團員、企業骨干優先納入黨員培養計劃,讓黨員成為新興領域企業發展的“領航員”。制定黨建指導員選派管理辦法,堅持“因需選派、人崗相適、注重效果”的原則,從屬地街道選派黨建指導員下沉企業,指導黨建工作規范常態開展。
強化“陣地保障”,提升組織影響。結合新興領域行業特點實施陣地保障工程,讓廣大新就業群體活動有場所、學習有氛圍、心中有組織、行動有方向,有力鞏固提升新興領域行業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一是強化活動陣地建設。認真指導已建立黨組織的“兩新”組織,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要求,落實活動場所、配齊辦公設施,達到“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黨員之家”標準,為黨員提供學習、活動和議事的固定場所,完善活動陣地學習、管理制度,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二是強化服務陣地共享。堅持黨群陣地共用,整合中心城區154個“戶外勞動者綜合服務站”,為網約車司機、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打造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能喝水、累能歇腳的“紅色驛站”,不斷提升新就業群體在社會發展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三是強化線上陣地打造。探索設置線上學習交流平臺,推廣“指尖學習”“云生活”“云小播”等學習載體,開展“線上聽”“隨身學”等靈活的學習方式,推動“三會一課”等制度與行業有機匹配、與職業融合發展。
集聚“融合發展”,增強組織活力。以黨建資源的“精準介入”,多措并舉激活新興領域的“黨建細胞”,真正把新興領域黨員“攏”起來、用起來,讓新興領域黨組織建設“活”起來。一是黨建引領群團建設。建立健全黨建引領帶工建帶團建帶婦建的“一引三建”工作機制,指導“兩新”企業建立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常態化開展服務、管理、公益、培訓“四進”企業活動,全面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二是黨建引領企業關懷。堅持黨建引領、關愛員工,通過座談會、懇談會、紅色熱線、意見箱等方式,收集新業態企業員工困難、訴求及意見建議,整合工青婦及相關部門資源搭建服務平臺,結合各自職能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政策咨詢、教育培訓等服務,定期組織開展關心關愛活動,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人員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三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發揮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移動探頭”和“流動哨兵”作用,通過“線上組織、包保聯系、驛站聚集、統一行動”的方式,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主動“亮身份”,參與到社會基層治理中。
成效與反響
強化責任落實,建強“組織圈”。成立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商務等行業主管部門相互配合,人社、群團組織等部門協同推進,街道、社區兜底的黨建責任體系,通過聯建、共建、孵化建等方式建立外賣、貨車司機等行業黨組織6個,實現新就業群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100%“全覆蓋”,同時,選派黨建指導員95名,下沉企業參與指導組織建設及走訪服務75次,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3件,有效促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搭建服務平臺,織密“服務圈”。依托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暖心商戶創新打造暖“新”一條街,向中心城區1700多名快遞、外賣小哥和1460多名網約車司機免費提供充電、休息等服務及車輛維修、理發、購物等折扣優惠,搭建起以心換“新”的溝通橋梁。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及群團組織的資源優勢,通過開展“進百企、辦百事、解百憂”行動,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政策咨詢3051次、業務辦理7360件、解決員工訴求143個,組織免費健康體檢活動兩次,惠及人數200余人次,真正做到讓新就業群體在“思想上解惑、生活上解憂”。
促進作用發揮,激活“共治圈”。充分利用外賣、快遞小哥走街串巷的便利條件,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反詐知識、疫情防控、文明創建等送進千家萬戶,以“宣講員”“隨手拍”等形式發放宣傳冊1500余冊,反映環境衛生、市政設施等問題20余條;建立2支以外賣送餐員、快遞員為重點的黨員志愿服務隊,承擔起“食品安全監督員”責任,發現食品安全隱患181個,幫助群眾撥打急救電話2次,有效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探討與思考
雙向奔赴,實現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要著力解決新興領域黨務干部力量薄弱的問題,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及黨建指導員隊伍,落細落實“黨建入章、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部署要求,推動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探索建立非公黨建指導員工作機制,明確職責任務和工作清單,推進非公黨建指導員管理規范化、工作程序化,促進黨建指導員作用發揮到位,形成抓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的專門力量。
上下同步,堅持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加強新興領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堅持線上線下相融合,實現“互聯網+”“信息化+”黨建模式,探索建立網上黨支部,通過微信、QQ群、黨支部工作APP等拓寬載體,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員與黨組織、黨的活動連在線上,實現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切實解決好新興領域黨員流動性強、工作分散、工學矛盾突出、黨建陣地不穩定等問題。
凝心聚力,構建高效與高質的發展格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覆蓋面廣,呈現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做好新興領域黨建工作決不能靠某一個部門“單打獨斗”,必須注重強化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凝聚合力,用暖心服務不斷為其“減負提速”,才能準確把握新興領域黨建工作的關鍵;同時,要緊盯新就業群體的痛點難點問題,創新打造“暖心驛站”“騎手之家”,把組織的關愛落到實處為新業態群體和企業發展解決后顧之憂,真正實現以黨建服務“高效”推動新興產業“高質”發展。
來源:組織人事報
終審:牛衛國
復審:孔 滔
初審:楊建取
編輯:曾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