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社區是社會治理系統的基礎單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微觀細胞。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發展,特別是城鎮化的大力推進,社區越來越多地承載了社會建設、社會治理以及公共服務在微觀層面的兜底功能。
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構成,其內涵也較傳統的管理和服務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和轉變。
進入新時代,在基層黨建引領下,社區治理更加強調社區治理主體的多元化、社區治理手段的法治化、社區治理過程的服務化、社區治理機制的精細化,共治共建共享成為了社區治理和服務的基本導向。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 “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了社會主要矛盾。基于這一科學的政治論斷,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的下沉,將治理寓于服務之中,通過黨建引領下的治理型服務,實現社區治理和服務的供給側創新,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社區黨建服務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的建立,一方面為豐富多樣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找到了新的載體,另一方面也為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搭建了平臺。各地社區黨建服務中心或黨群服務中心,圍繞“凝聚黨心,服務群眾”的宗旨,持續加強社區黨委“同心圓”的政治引領功能和“連心橋”的服務群眾功能,共同筑造了“一核多元”和“一核多能”的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的全新架構。 從社區治理創新來說,各地圍繞基層黨建,初步形成了社區黨委與轄區內各主體之間“一核多元”同心圓式的治理格局。“一核”即“一個領導核心”,以社區黨委為領導核心; “多元”即“多元共治主體”,以社區服務中心、社會組織、駐地單位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以此為基礎,各地廣泛促進社區黨建和服務創新過程的“三融合”和“三互動”。“三融合”即基層黨建與聯系群眾相融合、政府治理與發動群眾相融合、多元化供給與服務群眾相融合; “三互動” 即政府與社會有序互動、社區與居民有效互動、居民與社區組織積極互動,初步形成黨委、政府、 社會、居民協同共治的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新格局。
從社區服務創新來說,在基層黨建創新引領下,各地社區圍繞“一核多元”治理格局,大力推動“一核多能”的服務創新。黨組織作為社區治理的政治核心主體,適應新時代和新常態的要求,要充分發揮黨組織“一核多能”作用,即在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的前提下,延伸拓展多項服務功能,即系統服務功能、自我服務功能、引導服務功能、治理服務功能、文化服務功能、智慧服務功能、依法服務功能。 做實區域黨建,提升社區黨組織的系統服務功能。
社區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沒有社區的穩定,就沒有基層社會的穩定。黨組織要著力推進社區治理法治化建設,維護社區穩定。